曾几何时牛来乐,它身披“水果贵族”光环,标价动辄每斤上百元。如今却在街头巷尾的水果摊上,沦落到“10元3斤”却仍鲜有人问津。
“阳光玫瑰”——这个源自日本的葡萄品种,曾在2010年引入中国后迅速成为高端水果市场的宠儿。其脆甜多汁、带有玫瑰香气的独特口感,让它一度被称为“葡萄中的爱马仕”。
在最风光的时候,一斤阳光玫瑰能卖到300元的天价,五亩地的收入就能买一辆奔驰。然而如今,在南京某水果批发市场,商贩们用喇叭高喊“阳光玫瑰十元三斤”,却依旧少人问津。
一、日本来的“葡萄贵族”
阳光玫瑰葡萄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在日本培育的杂交品种。相比于其他葡萄,阳光玫瑰的果皮很薄,肉质较脆,香味浓郁扑鼻,且耐储存。
大家熟知的“晴王”其实并不是品种名,而是一个地理标志商标。只有在日本冈山县生产、单颗重量达到15克以上、甜度18以上的“阳光玫瑰”才有资格贴上“晴王”的认证。
这个品种于2006年前后被引入我国。但在引入初期,由于栽培技术不成熟,阳光玫瑰在国内并未立即热销。
在2006年到2016年期间,阳光玫瑰甚至不如其他品种受欢迎,当时黑提葡萄都能卖到一斤20块钱,而阳光玫瑰只能卖到10块钱。
二、价格过山车:从巅峰到谷底
2016年以后,随着葡萄种植技术的成熟和业内的宣传,阳光玫瑰葡萄在国内的价格开始被炒高。价格最高的那几年,一度卖到了300块钱一斤。
相比于其他葡萄,阳光玫瑰确实很甜,糖度维持在20%-26%之间,加上易于储存的特性(据说可储存一个月甚至三个月),使得它在热销的那几年价格始终居高不下。
然而这种局面并没有持续多久。2022年前后,阳光玫瑰葡萄的价格就开始大幅度下跌。到2025年,不管是批发价还是零售价都跌得更加明显。
2022年秋天,北京市民发现阳光玫瑰葡萄的零售价每斤只要10块钱左右,而在这之前,最便宜的时候每斤也要四五十块钱。
到了2025年,阳光玫瑰的价格更是跌到离谱。在长沙市的一些水果市场,阳光玫瑰的零售价已经从原来的每斤13块钱左右,下降到了每斤七八块钱。有些品相很差的,甚至每斤只要两三块钱。
三、疯狂扩张:种植面积暴增15倍牛来乐
价格暴跌的背后,是阳光玫瑰种植面积的疯狂扩张。
2016年,全国的阳光玫瑰葡萄种植面积最多只有几万亩(一说10万亩)。正所谓物以稀为贵,那时候的品种在大众眼里显得很稀罕,再加上业内的极力宣传,所以不断推高了葡萄的身价。
但是到了2022年,全国的种植面积已经高达80万亩以上。到2024年,这个数字更是增长至150万亩以上。短短八年时间增长了15倍。
这种爆炸式增长源于种植技术的普及和“一亩顶五亩”的财富神话激励——许多果农砍掉传统品种改种阳光玫瑰,导致市场严重供过于求。
四、品质滑坡:甜得发齁却没了玫瑰香
随着价格的下跌,阳光玫瑰的品质也出现了断崖式下滑。许多消费者发现,现在的阳光玫瑰吃起来像白开水,一点香味都没有。
问题根源在于种植户对产量的盲目追求。优质阳光玫瑰要求亩产控制在1800-2000斤,而现在很多农户将亩产提高到4000-6000斤,甚至出现亩产12000斤的极端案例。
为了提前抢占市场,不少种植户在葡萄尚未成熟时就采摘上市。阳光玫瑰的自然成熟期是8月下旬到9月,但有些农户7月就开始采青,导致果实酸涩无味。
更有甚者使用催熟剂和膨大剂,虽然果粒变大,但口感变得生硬,失去了原本的脆甜特质。云南、四川产区的阳光玫瑰糖度多在16度以上,而浙江产区的糖度仅13度左右。
五、消费者疑虑:为啥很多人不敢吃?
尽管价格暴跌,许多消费者仍然对阳光玫瑰望而却步。这种“越便宜越不敢买”的怪圈,背后是消费者对阳光玫瑰的多重疑虑。
“吃一颗阳光玫瑰等于吃遍农药”的传言在网络上流传,让许多消费者担忧不已。虽然农业农村部2023年专项抽检32批次阳光玫瑰全部合格,且连续多年葡萄类水果合格率稳定在98%以上,但谣言仍严重影响了消费信心。
事实上,阳光玫瑰全生长周期用药次数一般为5-10次,主要集中在开花期和幼果期。网传“一年用24遍农药”属于夸大不实信息。我国对农药的使用和残留有严格标准,所有允许使用的农药都经过安全性评估,残留量远低于危害健康的阈值。
膨大剂的使用也引发诸多争议。虽然规范使用膨大剂是安全的(如氯吡脲推荐浓度1-5毫克/升,最后一次用药距采收期需≥30天),但部分农户为追求果粒大而超量使用,导致果实畸形、口感下降。
消费者的信任危机还源于市场信息不对称。目前阳光玫瑰没有全国统一定级标准,不同产区的等级划分不一,普通消费者难以辨别品质优劣。
六、品质差异:高价精品依然存在
尽管市场上充斥着低质低价的阳光玫瑰,但高品质的产品依然有市场。
在武汉市东西湖区,种植大户陈海明种的40亩阳光玫瑰葡萄因品质出众,10多万斤果迅速售空。他的优质果能卖到70-80元一斤,尾果也能以5元一斤的价格卖出。
陈海明的秘诀在于严格控制亩产(3500斤左右,远低于一些地区8000斤甚至上万斤的水平)和严格把握采果时间(每年成熟期,手持糖度仪进行检测,葡萄最底部的糖度达到18度,才能采摘销售)。
他还投入了自动化温室控制系统与智能水肥灌溉管道设施,根据提前设定好的技术参数,为葡萄输送其所需的温、光、肥、水、气等各类生产要素。
七、破解困局:回归品质才是出路
面对价格暴跌和消费冷遇,阳光玫瑰产业需要找到破局之路。业内专家普遍认为,回归品质才是唯一出路。
政府和行业协会也在积极行动。农业农村部出台《“十四五”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规划》,加强对农产品质量的监管。各地开始打造区域公用品牌,建立标准化种植基地,通过溯源体系让消费者吃得放心。
对种植户来说,必须转变思路,从“追求规模”转向“注重品质”,从“粗放种植”升级为“品牌运营”。严格“阳光玫瑰”栽培过程管理、重视品质、提升种植技术,才是种植的正确出路。
消费者选择也在推动市场变革。虽然普通阳光玫瑰滞销,但精品超市里50元以上一斤的优质阳光玫瑰仍有稳定客源。这说明只要品质过硬,消费者愿意为好产品买单。
如今,虽然价格暴跌,但一些消费者仍然选择购买其他品种。“不少顾客宁愿选择六七块一斤的巨峰葡萄,反而对阳光玫瑰兴趣缺缺。”一位水果店老板说。
阳光玫瑰从“神坛”跌落是市场规律的必然,也是行业转型升级的契机。当种植户不再盲目追求产量,当市场建立起统一的品质标准,当消费者重拾信任,这个曾创造财富神话的品种或许能真正迎来属于它的“阳光”。
科元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